专家研讨

 
22023-6
从增长到发展,2.0阶段的社区基金会该如何前行——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探索实践及其挑战圆桌论坛顺利召开!
阅读次数:295次 发布者:壹棵松公益基金会   日期:2023/6/2

6月2日,“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的探索实践及其挑战”圆桌论坛在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功举办。本场论坛联合主办单位为上海市徐汇区民政局、华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指导单位上海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协办单位上海市徐汇区长桥街道办事处。

上海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领导顾建龙、徐汇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莹、徐汇区长桥街道党工委书记朱莺、华东理工大学唐有财教授、上海壹棵松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方舜以及徐汇区各街道、镇分管领导、科室长和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出席本次论坛。

科学与技术

科技一般指科学技术。社会上习惯于把科学和技术连在一起,统称为科学技术,简称科技。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

实际二者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圆桌论坛活动现场

周莹局长在致辞中向各位领导、专家及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她指出,社区基金会参与社区治理有利于弘扬城市精神品格、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促进公益慈善事业发展。她对徐汇区社区公益的项目典型、人才赋能、组织引领,尤其是徐汇区社区基金会的全街道覆盖,给与充分肯定。同时,她强调当前的社区基金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大家共同思考与应对,希望通过本次论坛的探索与实践,使未来的社区基金会真正成为居民需求的回应者、社区活力的撬动者和社区治理的推动者。

随后,她代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与长桥街道社区基金会共建“牵手”仪式。

徐汇区民政局局长周莹致辞

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徐汇分会

与长桥街道社区基金会共建“牵手”仪式

壹棵松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方舜介绍壹棵松在社区发展领域的相关公益项目,助力社区基金会,推动行业发展。壹棵松为助力社区基金会长效发展,以专业为导向,以能力发展为引领,以项目制为驱动,建构出围绕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形成的六大体系,助推专业人才培养,推动行业发展,为社区基金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上海壹棵松基金会副秘书长陆方舜讲话

“对话与碰撞”环节中,徐家汇街道、凌云街道、漕河泾街道与长桥街道分别进行了主题介绍。

徐家汇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席慧菁介绍了基金会以“动员社区资源,服务社区民生,参与社区治理,助推社区发展”为宗旨,打造“汇爱加梯”和“汇当家”品牌项目。同时,基金会深耕社区,链接辖区内营商资源与党建资源,引领各方人才加入基金会,助力社区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擦亮了徐家汇社区基金会的公益名片。

徐家汇社区基金会秘书长席慧菁发言

凌云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欧阳芳以渐进式参与社会治理为主题,分享了凌云社区基金会的探索经验。基金会以“创新实践补短板,多元参与促共治”为发展理念,深入调研社区,发掘特色品牌,多元搭建慈善枢纽平台,推动助力项目升级,确保社区公益服务及相关公益慈善救助等各类项目的有效开展,积极探索参与社区治理创新之路。

凌云社区基金会秘书长欧阳芳发言

漕河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黄慧介绍了基金会多年深耕社区治理的实践成果。基金会构建专业的运作团队格局,打造志愿服务、社区治理、文化服务等领域品牌项目,吸纳社会多元力量参与社区事务,有效提升社区凝聚力,助推社区发展。

漕河泾社区基金会秘书长黄慧发言

长桥街道武装部部长刘海兵分享了长桥街道社区志愿服务及社区基金会的作为。基金会在党建引领下发挥自身站位优势,打造了一系列有传承的自治品牌,项目切入社区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资助者转为参与者、支持者、培育者,逐渐成为培育当地公众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平台。

长桥街道武装部部长刘海兵发言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指出上海已经初步形成社区基金会的行业生态,达成了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当前上海基金会面临着从1.0阶段的高速增长,转变到2.0阶段的提质增效。如何让基金会发挥积极作用,一是需要找准自身定位;二是善于寻求机会;三要抓住品牌项目。不断在新的分配体系中社会治理体系框架下,找到自己的站位,凝聚徐汇经验,打造徐汇范式,助力上海公益事业2.0的起步。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有财发言

论坛最后,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顾建龙为本次论坛做总结发言,他表示徐汇区是上海社区基金会最早的一批领航者,也形成了丰富的品牌项目与特色做法。面对机遇与挑战,社区基金会如何在当前不平衡的发展格局中,找到徐汇社区基金会的定位,提出了新的希冀。未来需要更多思考如何融入社区,让社区基金会在贴近群众需求中推动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设。

市民政局基层政权建设处顾建龙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