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案例

s
 
82023-5
上海儿童友好社区:政策演进与案例分析
阅读次数:405次 发布者:壹棵松公益基金会   日期:2023/5/8
  引言:一米视角下的十五分钟儿童生活圈
  
  从政策层面对儿童友好的关注源于上世纪70年代女性主义学者对儿童看护(child care)、儿童津贴(child benefit)和亲职假(parental leave)的讨论,这些讨论推动了儿童友好政策在一些国家的变革。随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于1996年提出的“国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方案在更大范围内引起了人们对儿童的关注。我国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目标。在上海,近年来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以街镇为单位,注重从一米视角出发,将儿童友好与十五分钟社区生活圈深度结合。
  
  一、儿童友好的政策演进
  
  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是负责儿童友好相关工作的议事协调机构,组成部门包括市委有关部门、市政府有关委、办、局和群众团体等。2019年7月,上海市妇儿工委、市民政局、市妇联、团市委联合发布《关于上海市开展儿童友好社区创建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在试点范围内各街镇和村居社区分别建设儿童服务中心和儿童之家,实现15分钟儿童社区生活圈,到2020年底,上海全市至少建成50个具有示范效应的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并在全市范围内逐步推广。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上海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与此同时,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制定了《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标准(试行),为示范型儿童友好社区提供了验收依据。2021年,上海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继续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经过两轮创建,2020年和2021年分别有84个和74个街镇通过创建验收成为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
  
  二、陆家嘴儿童友好社区案例:社会力量的深度结合
  
  陆家嘴社区是首批启动的上海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作为上海金融中心的核心承载地,陆家嘴聚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群,其中0-18岁的儿童占人口数量的10%,呈现出人口结构多元化、利益需求多样化的特点。如何整合丰富的社区资源,建设满足不同需求的儿童友好社区是当时的工作重点。妇儿工委、在地社会组织、儿童医院、幼儿园、中小学、商场等各类主体密切合作,以社区儿童需求调研为依据开展相关工作。
  
  图片
  
  陆家嘴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特色是社会力量的深度参与,探索了共建共享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模式。具体做法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是发起陆家嘴儿童友好社区专项基金,为社区儿童事业发展提供蓄水池。二是举办全市第一期儿童友好论坛——儿童友好与城市生活上海陆家嘴论坛,凝聚社会共识。三是结合社区微更新共创了“融乐园”、“逗乐园”、“为爱上色墙绘”等儿童空间。四是培育了“鑫金融社区儿童支持计划”等一批特殊儿童关怀类项目。
  
  图片
  
  陆家嘴经验显示,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推动,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以妇儿工委为核心的工作机制可以有效统筹政府各部门的行政力量共同致力于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而社会力量则在激发社区公益、转变政府职能、推动儿童参与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的结合,可以更加有效的发展共建共享的儿童友好社区。
  
  三、洋泾儿童友好社区案例:适儿化空间的多维度拓展
  
  洋泾社区是第二批启动的上海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洋泾社区同样地处陆家嘴片区,区域内常住人口儿童近3万人,中小幼学校达28所,教育资源丰富,在建设儿童友好社区的过程中有效利用社区内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洋泾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得天独厚的优势。正因如此,洋泾儿童友好社区结合幼儿园、小学外部环境改造了多处儿童友好空间,成为其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之处。
  
  图片
  
  洋泾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特色是适儿化空间的多维度拓展,突破了固有的体制壁垒,为儿童提供了更安全丰富的生活和出行空间。洋泾的儿童服务中心、儿童之家、部分商场和公园绿地都根据儿童需求进行了适儿化改造。其中,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是绘制儿童友好斑马线与树体彩绘。这是浦东第一条由社区儿童自己设计,兼具美观与警示作用的斑马线,可以有效提醒过路司机减速慢行,注意避让儿童,保障儿童的出行安全。公园中的儿童参与的创意树体彩绘也为洋泾社区增添了新的儿童网红打卡点。
  
  图片
  
  图片
  
  洋泾经验显示,儿童友好社区的创建要充分利用社区优势资源,发挥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洋泾社区有得天独厚的学校教育资源,在创建过程中融入了学校和儿童视角。在妇儿工委的协调下,属地政府、交通管理部门、学校、社会组织等密切合作,将儿童友好的空间维度拓展到了马路、校门口和公园等更丰富的区域,打开了儿童友好社区的空间维度。
  
  结语:从儿童友好社区走向儿童友好城市
  
  随着2021年9月国家发改委联合22个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出台,建设100个儿童友好城市的目标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2022年,上海市第三批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创建工作也已拉开帷幕。近三年的创建工作以街镇为单位,将共计推动200多个具有不同特色的儿童友好社区示范点的创建,也会为下一步整体化实现上海儿童友好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本期作者:张璐,上海浦东新区善行公益服务中心项目主管,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硕士。
  
  专家点评
  
  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第一、第二轮已经顺利收官,即将迎来第三轮的创建工作。陆家嘴街道和洋泾街道分别在第一轮和第二轮创建中取得突出的创建成绩,其关键在于对儿童友好社区政策的充分理解和因地制宜的创新实践。上海作为超大城市,社区形态多样,不同街镇乃至同一街镇的社区发展形态差异性很大。在既有的基层组织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参与能够有效的弥补社区发展的差异性、协助牵头部门摸清家底、盘活资源、形成分类治理、分类创建的实践逻辑。
  
  从两期近160个街镇的创建情况来看,能够抓住儿童作为社区纽带、结合各条线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的街镇,创建的成效明显,持续性强。两个案例其共性在于用政策友好、空间友好、服务友好、文化友好的指标对各个社区进行分类,找准需求、明确目标、补足短板、发挥优势,形成了分类化的创建模式。具体而言,两个案例都能够以儿童友好政策为导向,抓住街镇条线工作与儿童友好社区创建的结合点,通过结合居民自治、楼道自治、环境微更新、大小节日、社区活动、家校社共建等多种方式,促进儿童和家庭参与性和主体性,重建儿童在社区生活中的友好邻居关系,并通过社区关系的重建,激发儿童及家庭活力,重塑社区生活共同体,产生源源不断的推动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动力。
  
  ——王鑫
  
  上海团校教师,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