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外案例

s
 
282023-4
三社联动向五社联动演进:社区基金会职能的转变
阅读次数:202次 发布者:壹棵松公益基金会   日期:2023/4/28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社区治理体系,推动基层成为社会治理的重心,这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指明了方向。
  
  01 “三社联动”中社区基金会的定位与功能
  
  所谓的三社联动是指通过社区建设、社会组织培育和社会工作现代化体制建立的“三社联动”[1],通过对“三社联动”的模式梳理发现,“三社联动”离不开社区基金会这一元素的互动,社区基金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具有灵活运用和筹备资金的双重功能,甚至能够广泛的集合与动员社区资源,支持社区慈善事业的发展,促进社区的社会治理。
  
  关于社区基金会的定位与功能,最具影响的研究是Graddy and Morgan (2006) 通过对社区基金会组织战略的分析,将社区基金会战略选择方向划分为捐赠人服务(Donor services)、媒介(Matchmaker)和社区领导者(Community leader)三类。[2]
  
  而在我国,社区基金会在“三社联动”中的功能归结为社区资源动员、社区公民培力、社区合作媒介。[3]
  
  社区基金会能够及时、长期的回应社区的需求以及居民个性化的需求,能够有足够的弹性资助和扶持社区自组织的成长,有效的发挥社区公民培力功能,与此同时,能够充当社区与不同组织、团体和社群的交流平台与媒介,建立良好持续的合作关系。
  
  02  “五社联动”中社区基金会功能的演变
  
  2021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提出“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并明确要求“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基于此,“五社联动”是指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
  
  “五社联动”相较于“三社联动”增加了“社区慈善资源”这一资源性要素,当前中国的社区治理面临着社区慈善资源意识薄弱、社区慈善志愿组织基础薄弱等问题,而社区基金会社区基金会是在一定地域内为解决本社区问题而成立的具有独立性、公益性的枢纽型社区社会组织。[4]
  
  社区基金会在解决这类问题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我国社会慈善资源较为零散,面临着受众主体固定单一、受众群体资源依赖性强、群众与慈善资源途径不畅通、社会慈善资源的可持续性弱等种种问题。
  
  社区基金会可以通过强大的整合社会慈善资源能力,引导社会资源充分流向需求服务,即将倒逼基层工作者的观念由“确定捐赠来源”向“确定服务项目”转变,要资源的方式由“等靠资源”向“动员资源”转变。[5]
  
  文字丨禾口王
  
  排版丨研小创
  
  主要参考文献:
  
  [1] 叶南客,陈金城.我国“三社联动”的模式选择与策略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12):75-8087
  
  [2] Elizabeth Graddy,Donald Morgan,“Community Foundations,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and Public Policy”,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Vol.35,No.4,2006,PP. 605-630.
  
  [3] 胡小军,朱健刚.“三社联动”机制下社区基金会的功能与运行逻辑[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3(1):77-86
  
  [4] 任敏,胡鹏辉,郑先令.“五社联动”的背景、内涵及优势探析[J].中国社会工作,2021(3):15-17
  
  [5] 任敏,吕江蕊.“五社联动”中社区基金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民政,2022(6):58-59